老謝開講對談|老字號佳和實業,台灣紡織業價值升級的新典範
2024/07/05 | 資訊 回上一頁    

謝金河、佳和實業董事長翁偉翔,探討台廠浴火重生轉型之路

曾經在台灣紡織業叱吒風雲的佳和實業,歷經產業一波汰弱留強,如今它不僅已成功轉型,更成為台灣紡織業塑造價值升級的新典範。

▲《財訊》社長謝金河(左)與佳和實業董事長翁偉翔(中)、行銷事業部行銷處經理陳啟祥(右)進行對談。

 紡織,曾經是台灣在全球足以左右世局的產業;如今,歷經市場一番殘酷的洗牌,存活下來的台廠早已透過奮力轉型,重獲新生。日前,《財訊》社長謝金河與佳和實業董事長翁偉翔、行銷事業部行銷處經理陳啟祥深度分享,佳和實業如何捱過經營的困頓,並積極尋求轉型,最終從谷底翻身?

一九七二年,佳和實業創辦人翁川配在台灣紡織業重鎮台南,創立佳和實業時,台灣紡織業正風起雲湧,在他於一九九八年出版的《七十憶述:翁川配與佳和集團》回憶錄中,詳實記載在他的帶領下,佳和實業在亞洲成立首座自動化紡織工廠,使佳和成為當時紡織業的典範企業。

其實翁川配也是以台南紡織集團創辦人侯雨利為首的台南幫關係成員,一九三二年翁川配、高清愿都曾在侯雨利的新復興紡織廠擔任學徒,而且翁川配還練就一身修理紡織機台的功夫,最終也讓侯雨利放心把新復興交給他打理,為翁川配創立佳和實業鋪路。一九二八年出生於台南市學甲頭港子的翁川配,他先後創立怡華實業佳和實業,讓他後來也成為執國內紡織業之牛耳。

從製造跨足品牌,加碼投資台灣

然而,隨著國際紡織業的重心逐漸轉向東協,全球紡織業在大時代的巨大考驗之下,愈來愈多台廠不敵虧損紛紛選擇退場,但佳和實業從翁川配、翁茂鍾至第三代翁偉翔接班,卻選擇持續加碼投資台灣,堅持將製造與研發技術根留台灣,甚至從製造業跨足品牌,客戶也遍及服飾、汽車、航空、鐵路、家飾等產業,如Tesla、Land Rover、新加坡航空、Lululemon、ARC'TERYX等知名企業。佳和從製造業跨足自有品牌,不僅擁有布料品牌也有口罩品牌CHACER。布料品牌像是有車材系列Chaser、還有機能性羊毛品牌NwoolTec。

翁偉翔回憶,佳和實業早期從日本引進紡織技術,當初的主力產品是襯衫。在佳和實業盛極一時期間,也為台灣的紡織業培育眾多人才,如今已散佈在台灣的上市櫃公司。不過,他接班時,適逢公司步入營運的谷底,他帶領團隊從襯衫轉到機能性複合毛紡技術,要成功走到這一步,就花了好長一段時間,從沒沒無聞參展,一家家去遞名片與拜訪,靠十年時間去累積歐美、澳洲等國家的客戶群,終於在戶外紡織市場佔有一席之地。

後來,他記得爺爺翁川配跟他提過家飾布是非常長久的市場,佳和實業在這塊主要的產品是沙發,現今微風來自美國芝加哥的當代簡約風格家居品牌專櫃的Crate and Barrel,裏頭陳列的沙發就是佳和實業直接出口到美國給這家品牌,它們做成沙發之後再運到台灣販售,雙方的合作也從一九九八年至今。

響應環境永續,開發綠色紡織產品

然而,當之後中國家飾布廠商崛起之後,很多中低階的訂單被中國廠商分食,二○○四年佳和實業也大力轉型,跨入汽車領域,二○○六年才開始接觸Jaguar、Land Rover,從打樣做起,歷經了七年的時間,客戶才正式下單。「要經過這麼漫長的時間,到底會不會成功?」翁偉翔與團隊都歷經過如此艱辛的過程,幸好沒有放棄堅持到最後,最終也成功取得座椅、頂棚、立柱等布料的訂單,也扭轉過去全球高檔車布料市場長年被義大利、日本、韓國壟斷的局面。

甚至,佳和實業也獲得英國百年手工車品牌Gordon Murray的青睞,被選用在限量一百台、售價九千萬元的車款T50,關鍵就在於佳和實業持續精進布料的研發,開發出的輕質地材料恰好符合這款標榜整台車都是碳纖維,訴求輕量的要求。後來跟特斯拉接觸時,更直接面對車廠,而非中間商交貨,足可見客戶對於佳和實業的信任。

後來,翁偉翔又打造第三成長曲線,跨足鐵路、航空市場,尤其目前佳和實業是台灣碩果僅存的毛紡一貫廠,無論是火車或飛機座椅都需要採用耐燃且吸臭的羊毛,並與漢翔一起合作開發華航的飛機座椅爭取國機國造的訂單。

陳啟祥也分享,現今環境永續是所有企業最重要的議題,佳和實業也做了很多努力,包括申請綠色紡織品認證、置換節能的機台設備,以及與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合作低碳製程技術,現在佳和實業工廠已被指定為節能減碳的示範企業,並於2023年榮獲經濟部產業溫室氣體減量績優廠商,開放給同業觀摩;未來的產品規劃將會採用高達80%的循環再生材質;以及高達90%製程都是低碳生產加工的流程,希望藉此能夠拋磚引玉,帶動台灣紡織業加速達成低碳轉型的願景。

 

文章出處:財訊雙週刊 714期